close

目前台灣技職體系的大專院校大多有辦理學生的企業實習方案 目前台灣每年約可培養23萬名的大學畢業生,6萬名的碩博士,以及近兩萬名的專科生,但由於「學用落差」嚴重,學校所學不符企業需要,使得這些年輕人一畢業即失業,即使找到工作,起薪也普遍不高,在面對當前物價、房價高漲之下,壓力相形沉重。另一方面,多數企業界卻經常抱怨找不到合適的勞工,學校教育與產業需求嚴重脫節,長此以往將不利於國家整體產業與經濟發展。
 
 根據統計,台灣80學年度專科業生為8.2萬人,大學畢業生為5.4萬人,過去以技職體系為主的教育體系,為台灣的產業發展提供充分的人力。然而至104學年度專科畢業生減少為1.8萬人,大學畢業生增加為23.2萬人,由於台灣的大學數量出現擴張趨勢,而大學與技職校院的數量擴增有很大的部分是源於私立專科學校的升格,在短時間內過度快速升格,師資缺乏實務經驗及實用技能,導致所培育之人才無法符合企業用人之需求。
 
 另一方面,大學系所的設立與課程規劃,不能與產業需求結合。學生專業技術訓練也有所不足,學校課程缺乏與產業連結及實務操作經驗等,造成部分學生畢業後求職不易。此外,應重視實作經驗的技專院校,教師為不具實務經驗之比率偏高,致使學校所學,不符產業需求。也造成了國內培養了大批的畢業生,畢業後不是找不到工作就是學非所用,如此不僅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亦不利於國家整體產業的發展。
  
 為解決上述的問題,我們認為首先要增加企業實習比例,讓學生在學期間就有到企業歷練的機會。德國有60%的學生選擇雙軌教育來取代傳統的學術教育,每年培養150萬人,這些人畢業後馬上有工作,以致德國的青年失業率僅7.9%。反觀台灣青年的失業率高於平均的三倍以上,落差極大。
 
 目前台灣技職體系的大專院校大多有辦理學生的企業實習方案,就是類似德國的做法,但其名額仍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未來應大舉放寬與提高在校學生赴企業實習的比例,增加各學校的企業實習生名額,以縮小學校教育與實務的落差,讓青年在校所學更能符合企業的需求。
  
 其次,要全面擴大產學專班。政府目前積極推動技職院校辦理產學訓合作方案包括:產業研發碩士專班、產業二技專班、產學攜手合作專班、高職建教合作班、重點產業專班等,這些合作模式非常成功,畢業生都能順利有工作,薪水遠超過22K,但目前這種產學合作班在各學校都是有限額的,未來此類之產學訓合作方案應全面擴大,以期讓學生學以致用。
 
  第三、針對青年就業問題,要建置青年就業資訊整合平台,由各大專院校與技職學校應設立追蹤協調機制,對於從學校畢業即失業的人進行追蹤,並以此結果反饋教育單位;另一方面,則要推動大專校院與各企業公會及協會建立交流平臺,建立交流機制,了解產業所需,據以修正各科系授課內容與招生人數。
  
 第四、要建構區域產學合作機制,鼓勵大專院校與技職學校連結當地區域或相關產業,適度調整當地與產業有密切合作關係學校的招生名額與授課內容及方式,並累積師生服務產業界之能力,導引學生順利進入職場。同時,要加強制執教育與產業接軌,推動雙師制度,讓學校之教師協同業界之專家共同教學,以增進學生專業知識與實作技能,並讓學生提早體驗職場,建立正確工作態度,如此才能降低應屆畢業生失業率,使就業的最後一里路能就此打通。
  
 最後,則要擴大辦理在學生赴海外實習,提升青年國際觀與職場競爭力。目前台灣已有一些大型企業與大專院校合作,提供學生至海外實習工作,未來應擴大辦理。尤其目前大陸內需市場快速發展,國內多家餐飲集團都在大舉展店,這當中就需要許多台籍的員工與幹部,若政府能協調這些企業提供在學生至大陸實習的機會,不但有助於台灣的服務業在大陸拓展版圖,亦有助於提升青年國際觀與職場競爭力。
  
【中央網路報】



引用自: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80103/25248822.htmllv長夾 lv皮帶 lv圍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taliu8342 的頭像
    nataliu8342

    manuelkedope

    nataliu83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